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党组的高度重视,是国土资源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职能定位出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
应当看到,城市是人口、资源、信息的相对集中区。任何一座城市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足够的水源和能源,也需要依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来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迅速上升,由于人们对城市地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还没有足够重视,城市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层污染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威胁城市安全和公众健康。
由此看来,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地质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城市防灾减灾、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城市土地规划、地下空间的安全性等方面相关的地学知识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对城市地质信息开发利用提出了迫切需求。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质工作定位不准确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地质工作以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重点,对直接涉及民生的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不仅制约了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也背离了以服务为主线的现代地质工作精神。
当然,城市地质其实就是工程地质和地下空间地质等几个地质的交叉,需要对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等进行全面“体检”,能够承担如此重任的也唯有地质工作者。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地质工作也随之开启了“低迷之门”,国内外地质工作投资的减少,正在悄无声息地打击着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城市地质工作的加强,打消了即将入睡的地质工作者的睡意,重燃了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勘探队之歌》将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同时唱响,地质工作也将进入一个主动服务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型发展的全新时代。
当前,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城市地质工作能否高效完成,不仅需要建立城市地质工作标准体系,数字化城市地层,而且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形成“地质+”的工作环境,在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基础上,逐步完善“多规合一”的工作机制,形成“地质+环境”、“地质+规划”、“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监测”的全方位城市资源环境共享体制,逐步提高城市资源环境的使用效率和承载力。
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不可能缺乏地质元素;未来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可能缺少地质工作者的参与;未来的城市管理平台和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基础可能不再是城市土地信息,而是城市地质信息;未来的城市监测将更加注重地质信息监测……,而这一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地质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夯实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城市管理者、广大市民以及相关组织的通力合作,用实力来证明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地勘单位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