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0 00:00:00 发布人:中煤地质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的徐立平建议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他认为,在我国航空、航天等一些特定行业存在着不少的从业人数少、但却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殊、小众” 工种。但目前这些工种相关技能人员的培养方式比较传统,而且在职业发展和等级晋升上缺乏激励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该群体努力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据了解,“特殊、小众” 工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背景和技能要求,对技能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而各高职院校一般不会设立此类专业,技能人员往往是从职业技能院校和一般高校的一些相关普通专业里招聘而来,培养方式也主要靠工厂的岗位技能培训、“一对一”师带徒培训等传统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利于本岗位技能水平的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使得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我国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各级别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涌现出大批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但因“特殊、小众”工种从业人数等原因,往往无法开展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这些技能人员在职业发展和等级晋升上不能利用国家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即破格晋升的激励政策,导致其相对于通用工种处于劣势地位。
徐立平代表认为,在中国这个产业大国,每个“特殊、小众”工种的背后都可能是成批成规模的技术工人,所有“小工种”合起来,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因此,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每个工种技能人才的培养都不能少,只有制造业整体技能水平提高,才能减少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就如何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徐立平建议:
一是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提升培养水平,针对一些“特殊、小众”工种从业人员较少的问题,也可将整个产业链中相近专业的此类工种打包,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整个产业链制造能力的提高。
二是适时举办较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根据小工种从业人数的具体情况,对符合要求的工种开展技能比武,提升和激励这些人员苦练技能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将各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及政策落实到基层、一线,增强技能劳动者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在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岗位建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0121号-1
Technical Supported By:北京华瑞天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