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9 08:16:34 发布人:中煤地质
随着“嗖——”的一声,搭载着LiDAR技术(机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缓缓升空。近日,在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院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组工作人员的操作业下,广西开始对南宁市武鸣区伊岭岩景区及隆安县龙虎山景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地质灾害解译和危岩体试点调查。这是该技术首次运用于广西地灾风险调查工作。
在本次调查工作中,针对调查区域植被茂密、高差起伏大、难以依靠人工调查等特点,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院采用200KHz机载激光雷达频率进行数据获取。经解算,本次获得的该区域点云密度约100.74个/平方米,通过去噪、滤波等操作后去除植被获得的地面点平均密度为6点/平方米,综合植被穿透率为6.41%,满足地质灾害调查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调查效果。
工作人员操纵无人机采集调查点危岩体数据 钟亩锋区 摄
据了解,机载LiDAR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穿透植被间隙直达地表的主动遥感技术。通过挂载在无人机或者有人机上的激光传感器发射激光脉冲信号,可以快速、精准、高效地获取到高植被覆盖下的地质灾害隐患形态结构信息(成灾前兆信息)。同时通过数据处理,有效“剥离植被”,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为崩塌(危岩)调查、古滑坡调查、泥石流物源调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消除了普通无人机摄取的影像仅限于植被表面等缺陷,也克服了人工调查危险性高、时效性差、陡峭处无法抵达等诸多不利因素,仅用两三个小时就能探知一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整个区域地表的危岩分布状况,达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普查)的目的。
早在今年5月,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院就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机载LiDAR技术应用——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院所负责的南宁市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等4个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普查)项目。机载LiDAR技术在广西地灾风险调查工作中的首次运用,主要得益于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院与成都理工大学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从而助推了科技成果转化。 (苏世峰 易水芳)
版权所有©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10121号-1
Technical Supported By:北京华瑞天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